瞄准市场 发展脱贫致富“龙头产业”
| 招商动态 |2017-05-23
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动力,而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更是功不可没。近年来,我市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的“龙头”作用,收到了立竿见影之效。本期通过挖掘部分县(市)依托合作社开展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,供各地学习借鉴。
案例一:楚湘缘挥洒大手笔
石首市楚湘缘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位于石首市东升镇范兴垸村,由严芳等5人发起成立,按照“民办、民管、民受益”的原则,于2015年9月依照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》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石首市楚湘缘中药材专业合作社,注册资金1200万元。目前合作社有社员507户,带动以石首市东升镇为主的春风港村、范兴垸村以及久合垸乡约200户贫困户走上就业、创业致富路,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。
该合作社主要以石首市东升镇范兴垸村为中心,吸收了周边乡镇几个行政村,种植面积达2400多亩,主要种植药材品种有玉竹、玄参、黄花、射干、葛根等名贵药材,并发展成立了“石首市毛志药材专业合作社”、“石首生茂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”、“石首市维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”,目前可以带动周边1万人农村闲散劳动力创业致富,吸纳周边村150多户贫困户就业脱贫,形成了一个较大范围的药材产业带。
2016年,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药材种植,现阶段已发展玉竹、玄参、黄花、射干、葛根等品种种植集中连片共计2400余亩,2016年12月前已全部种植完成。目前,合作社重点种子基地设在石首市东升镇范兴垸村,已投入资金1000万元,用于土地流转及种子采购及栽培,开发食药两用的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。
2017年,合作社将继续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药材种植。预新增药材品种生地、贝母、白芨、丹皮、牛膝、半夏、白术、白芍、丹参等品种,土地流转种植基地预发展至周边5个乡镇,预计增加种植面积3000亩,带动300户贫困户;预投资金额将达3000万元,用于新增加工厂及加工设备,形成药材种植加工产业链。
案例二:小项目占领大市场
沙市区关沮镇岳桥村地处318国道,下辖5个村民小组,总户数235户,总人口1082人,是全镇唯一贫困村。
为尽快摘掉贫困帽子,在市、区两级扶贫攻坚作战指挥部的悉心指导和倾情帮助下,岳桥村党支部一班人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、产业发展空缺等难题,认为只有抓住产业这个“牛鼻子”,兴产业、拔穷根,实现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华丽转身,才能真正的实现脱贫不返贫。为此,该村立足本村实际,提出发展启动成本低、市场需求大、短期见效快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思路,从大家都“看不上”的保洁行业为切入点,成立荆州市周周保洁服务公司,迈开了产业扶贫的第一步。
岳桥村将保洁公司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,集中一切资源和优势全力将保洁产业做大做强。2015年11月,周周保洁新增投入资金150万元,当年公司纯收入就达14万元。通过市场化运作,周周保洁服务公司目前已由最初的6名员工发展到近80名员工,保洁范围从最初的天谷大道逐步拓展到关沮工业园、两湖农产品市场及多条主次道路,承包合同总金额超过200万元,2016年收入突破30万元,在壮大公司规模、夯实集体经济基础的同时,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。
岳桥村内有250亩闲置土地,鉴于土地较为肥沃、气候较为湿润,且地处近郊,岳桥村“两委”在“荒芜”的土地中看到了商机,决定实施家庭菜园项目,探索开发生态田园体验式旅游。村“两委”积极与结对帮扶的荆州市江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联系,引资60万元,全面流转村内闲置土地,引进有机蔬菜种植项目。项目建成后,吸引了众多城区市民前来体验田园生活,为岳桥村带来了近6万元收入。
案例三:特色牛创造大效益
松滋市宏腾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,主营肉牛养殖,租赁刘家场镇水淹淌村荒山1300亩、坡耕地230亩,投资300万元,建有比较完善的各类养殖基础设施,其主导品种为鲁西黄牛和秦川黄牛,2016年出栏肉用牛185头,2017年计划在存栏100头的基础上再购进350头牛苗。
该专业合作社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,积极参与脱贫攻坚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一是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。养殖场常年雇工6人,其中3人为省级贫困村水淹淌村贫困户(张兴明、陈英雄、文远银)月均工资为3000元;二是组织贫困户种植牧草增收。无偿提供种子、技术给贫困户,市价回收牧草,帮助贫困户增收;三是激励贫困户代养增收。凡有一定劳动能力、具备一定养殖条件,且本人愿意养牛脱贫增收致富的贫困户,由合作社投放小牛,并全程指导喂养技术、疫病防治。待肉牛代养达到规定重量时,由合作社统一回收,按肉牛代养期增长的重量,以市场价与贫困户进行结账,可有效规避贫困户的养殖风险和资金压力。
该合作社2016年为19户贫困户投放代养小牛64头,增收效果明显。刘家场镇观音淌村贫困户李克华,2016年9月领养肉牛8头,通过养牛增收23122元。刘家场镇把肉牛代养作为脱贫攻坚大举措,正在全面进行推广。到目前为止,报名预定的贫困户已达122户,带养肉牛235头,全镇精准脱贫正在加速推进。
案例四:小菊花带动大产业
在洪湖市黄家口镇新场村,有家远近闻名的菊花专业合作社,该社成立于2014年8月,经过社员的共同投资280余万元,建设完工投产日加工鲜花8万余斤的生产线和占地3800平方米的厂房。该社拥有优质菊花基地800余亩,投入流动资金350余万元用于收购,在从事种菊花植的400个农户中,共带动本村51户贫困户种植菊花,农户亩产收入为8000—10000元,成为一个集种植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,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。
该合作社采取统一种植、统一服务、统一标准、统一收购、统一销售的"五统一"措施, 坚持"产业扶贫、项目带动、服务三农"的办社宗旨,加强基地生产的全过程管理,注重对贫困户的帮扶,增加贫困户的自身造血功能。种植时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价,收购时让利于农户,以高于保底价和周边市场收购价的政策统一收购,解决农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,保障种植户的利益。
该合作社本着“产业扶贫、服务家乡、造福百姓、发展企业”的理念,确立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: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,以农业为依托,以农村为空间,以农民为主体,以城市为客源,以五千亩杭白菊基地为支撑,融入农家乐、休闲农庄等元素,配合农产品加工业、服务业、交通运输、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,将基地打造为集农业生产、农业观光、休闲渡假、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,以此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;依托市委政府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政策支持力度,在扩大合作社原有菊花加工厂生产规模和增加科技含量的基础上,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办厂,多方位发展农产品种植种类,以此填补洪湖经济作物产业空白,进一步完善的产业链条,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产值,形成田间有基地,村头有工厂,村外有市场的立体化经营格局。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